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教学>>新标资源>>正文内容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重点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一、选择题重点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分为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5.在氏族制度下,由氏族议事会集体决定氏族事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没有任何特权。

6.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7.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8.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努力阶级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奴隶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9.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10.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1.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2.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13.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4.进步意义: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15.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6.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7.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18.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19.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0.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21.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2.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4.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两个条件实现。

26.资产阶级革命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7.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28.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29.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3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2.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3.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5.资本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6.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7.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8.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39.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40.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1.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4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44.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5.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剥削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46.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是无产阶级。

47.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48.《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49.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5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51.俄国十月革命取得的成就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52.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5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5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56.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58.近代中国的国情: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59.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60.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复兴之路的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6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封建势力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62.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6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区别就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4.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第一次结合)

65.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6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6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70.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结合)

7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领导;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革命力量是人民大众;革命对象是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7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三个“新”):

①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7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7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5.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7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78.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79.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80.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81.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指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8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83.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8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85.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6.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87.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8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9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9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9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93.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94.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95.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96.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97.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98.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99.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退步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00.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贡献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10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05.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08.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109.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110.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

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16.新时代的内涵: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国家富强目标)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生活目标)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民族复兴目标)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地位目标)

117.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19.走进新时代,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2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2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122.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水不倦息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1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的梦想。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4.中国梦的本质,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①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②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③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12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126.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14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12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28.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12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30.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1. 实现中国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32.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3.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13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135.实现中国梦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36.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137.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38.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139.第二阶段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①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②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141.十四五规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思想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142.新时代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145.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14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14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4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14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50.“八个明确”的内容:

⑴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⑵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⑷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⑸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⑹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51.“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152.“十四个坚持”的内容:

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⑶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⑷坚持新发展理念;

⑸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⑿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53.“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154.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155.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15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

157.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158.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59. 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是因为: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160.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1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1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163.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其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64.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二、非选择题重点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次概括出社会形态演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⑴历史传统: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的封建基础;中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⑵外来阻力: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⑶内在局限: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6.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中国的意义)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的意义)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世界的意义)

8.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9.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是什么?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0.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

⑴四个改变: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⑵三个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⑶结论(作用):

①一个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我国为什么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意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13.我国制度优势的体现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1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17.走进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人世界前列。

②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18.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要继续推动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9.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⑴为什么要一以贯之?

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③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⑵如何一以贯之?

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书写历史新篇章。

20.如何理解中国梦?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③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

21.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14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22.从中国梦与国家、民族、个人及世界的关系看如何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③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要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23.从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看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4.“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及践行这一核心内容的重要性是什么?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②“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中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③“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26.党和国家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⑴意义(重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⑶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27.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是什么?

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①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9.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答题锦囊

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知识

【思考角度】经济危机的含义+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无法摆脱

【答题要点】

1.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2.基本特征: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周期性爆发的,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3.表现、影响: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4.产生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变革,都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看,它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思考角度】目的+地位+特点+根本原因+意义

【答题要点】

1.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2.地位: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3.特点:①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②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而不是一步到位。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关知识

【思考角度】关系+地位+要求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思考角度】根本保证+根本要求+具体要求+战略部署+信念、信仰、信心

【答题要点】

⑴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⑵根本要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⑶具体要求: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③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④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要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⑷战略部署: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⑸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设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①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②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正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 ”和“十四个坚持”。

5.用“八个明确”相关知识分析。。。。。

⑴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⑵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⑷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⑸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⑹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6.用“十四个坚持”相关知识分析……

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⑶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⑷坚持新发展理念;

⑸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⑿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7.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伟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③时代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④指导意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8.如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六、青年学生如何做的答题要点

①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

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③坚定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⑤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⑥树立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⑦勇于砥砺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

⑧修德养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七、有关坚定四个自信的相关设问

1.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①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②四个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

③强调四个自信可以回应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的质疑和否定

④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不自信的表现

2.我们为什么能有自信?

①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②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如何坚持四个自信?

①坚定“四个自信”要内化于精神,外化于行动。

②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到实干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③坚定“四个自信”,要落实到创新上。要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创新。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