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科研>>论文天地>>正文内容

刘海:四种途径: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刘海

摘要:高中政治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注重知识引导; 创设探究情境,注重氛围引导; 拓展课堂时空,注重过程引导; 加强载体建设,注重舆论引导。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教材 情境 实践 载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合格公民”,这将是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长期任务。高中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挖掘政治教材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渗透点,努力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注重知识引导

完整的公民意识教育包括主体意识教育、国家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权利和义务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诚信意识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作为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观点教育的一门人文综合性课程,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包括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权利和义务观等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例如,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等等。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在生活实践和学习活动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现教材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之处,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开展有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我对教材中“筷子革命”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扩充:

一次性筷子又称“方便筷”“卫生筷”,它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也是导致森林资源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中国每年要砍伐2千万棵树来满足对一次性筷子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木材进口国。如果按每双筷子长20厘米、宽1厘米、厚0.5厘米计算,这些筷子可铺满363个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而且一次性筷子会损害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病毒感染甚至是致癌风险。许多人纷纷呼吁“筷子革命:外出就餐尽量自带餐具,餐馆尽量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然后设问:你愿意支持“筷子革命”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有的小组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等入手关注身边的消费行为;有的小组关注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提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的小组探讨践行绿色消费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等等,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树立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还深入思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分布在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图片图表、史实材料、时事案例等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载体。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充、取舍和调整,能够架起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掌握,而且能够促进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养成。

二、创设探究情境,注重氛围引导

公民意识教育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切实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体系,教师要选取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活动参与中获得个人感悟和经验,这有助于高中生更深刻地体会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性,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建构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未来发展需求,努力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联系,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一要注重把公民意识教育渗透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活动、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围中,引导他们感受和体味、理解和消化各种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二要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媒介以及文体活动、纪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三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强化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以问题诱导的方式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公民知识的内在动因,引发思想认识的矛盾冲突,为学生发展提供自主学习、发展能力的平台。这不仅是培养高中生交流、合作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高中生观察能力、意识素质、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框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情境:

    北京地铁票价从分段票价到一律2元,致使年亏损达10亿元以上。北京市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给公共交通。正在酝酿中的地铁“差别化”票价方案主要包括“仅高峰期涨价”、“普遍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以及“有涨有降”等方案。最终主管部门制订出价格调整方案草案后,还要通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核、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价格听证会进行听证等步骤才能够最终执行。

    接着设问:(1)请你设计北京市地铁票价听证会的参加对象,并要求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方面的声音。(2)假如你所在班级准备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步骤。

    召开听证会能让公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撰写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北京地铁票价听证会要邀请代表不同群体利益的消费者代表、地铁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专家代表、媒体记者等。而模拟听证会的活动步骤涉及确定主题、角色分工、分组准备、陈述观点、听证总结等,这就把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现了有机对接,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高中政治探究情境创设的实质就是建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教师要通过创设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探究情境,在课堂导入、重点突破、活动设计、试题反馈等教学环节密切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指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价值冲突、比较鉴别、探究活动中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实际践行能力。

三、拓展课堂时空,注重实践引导

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知行统一,逐步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认知水平,自觉按照公民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和角色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真正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他们才能切身体验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提升其公民素养。比如,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等重大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高中生树立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参观考察、理论宣讲、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实践服务,使高中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中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关注社会现状,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帮助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高中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

“太湖绝佳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是对太湖明珠魅力无锡的形象解读。无锡惠山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充分彰显无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提升无锡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项重大工程。目前,无锡惠山祠堂群已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但其他申遗项目还存在着管理工作薄弱、主题提升不够、知名度不高、保护经验不足等制约因素。

接着设问:请你针对正式启动的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申遗,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设想。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课前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方案设计等,课上需要通过小组展示保护方案、方案说明、方案对比、方案完善等过程,而且还包括师生共同结合教材对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文化创新的途径对各组保护方案进行归纳提炼。这样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还比如,调查本校同学的消费情况学习正确的消费观、运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学习文化创新、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等,实现国内视角和国际视野、课堂知识与课外材料、问题情境与实践情境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宽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时空,实现了课堂前移和课后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载体建设,注重舆论引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目标。学生公民意识素质的良好养成与学校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校环境建设中必须加强载体建设,注重舆论引导,把公民意识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视线和心灵之中。就政治教学而言,有如下两点举措:一是以重大时事新闻为载体,营造公民意识教育主题活动的良好氛围;二是以相关主题班会、报告会为载体,宣传公民意识教育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时事新闻材料:

2013926,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引起了热烈反响。道德模范人物在生活细节上秉承道德坚定信念,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演绎着“中国好路人”、“中国好爹娘”、“中国好‘粮’心”、“中国好师德”、“中国好爱情”、“中国好少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诠释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然后设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感动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给青少年的启示。

这个问题不仅考查了价值观的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知识,而且更是为学生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参照,有效地实现了舆论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如运用校园文化建设事例教学联系的观点,使公民意识教育面向学生的身边世界,实现“情境在生活中、道理在教材中、素养在思考中”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不断增强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效方略积极应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注:本文发表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期!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